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于東北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內(nèi)蒙古、甘肅、新疆、四川、江西;歐亞溫帶廣布。生于山谷或山坡,海拔1500-3000米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,鱗莖不明顯膨大。植株(連同花序)高60-100厘米,基部殘存葉鞘撕裂成黑褐色網(wǎng)狀纖維。葉4-5枚,橢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,長12-25厘米,寬4-18厘米。圓錐花序長30-50厘米,下部苞片甚小,主軸至花梗密生叢卷毛,花梗長3-5毫米,生于主軸上的花常為兩性,余則為雄性;花被片6,黑紫色,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,長5-7毫米,開展或稍下反;雄蕊6,花藥腎形,背著,會合為1室;子房長寬約相等,長2.5毫米,花柱3,平展而似偏向心皮外角生出,3室,每室具胚珠10-12(22)顆。蒴果長1.5-2厘米;種子具翅。
生長習(xí)性:
根藥用,有催吐、祛痰、殺蟲的功用。
繁殖培育:
根與種子皆可繁殖。
園林用途:
用于布置花境和盆栽觀賞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