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東南部(麻栗坡)、廣西(臨桂)。生山地混交林中的巖石上,海拔120-1500米。模式標本產(chǎn)地:云南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25-45厘米。根狀莖長而橫走,粗5-7毫米,木質(zhì),密被鱗片;鱗片披針形,長約5毫米,先端長鉆狀,邊緣有睫毛,中部有黑褐色縱條,四周邊緣為棕色。葉遠生,相距2-3厘米;葉柄長15-20厘米,粗約2毫米,棕禾稈色,上面有淺縱溝,基部密被鱗片,向上光滑;葉片五角形,長寬各約20-2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心臟形,三回羽狀或基部為四回羽裂;羽片約10對,下部的近對生,向上互生,斜向上,彼此密接,柄長4-8毫米,基部一對最大,三角狀卵形,長12-16厘米,寬6-11厘米;一回小羽片8-10對,互生,有短柄,斜向上,彼此密接,基部下側(cè)一片特大,長6-9厘米,寬2.5-3.5厘米,卵狀披針形,漸尖頭,基部不對稱,上側(cè)截形并與羽軸平行,下側(cè)楔形,一回羽狀;末回小羽片7-8對,互生,無柄,斜向上,彼此密接,基部一對較大,橢圓形,長2-2.8厘米,寬6-10毫米,先端短漸尖并有粗齒,基部兩側(cè)均下延,下部2-3對深羽裂,向上的僅于上部邊緣有粗齒;裂片橢圓形,斜向上,邊緣有淺鈍齒;向上的羽片逐漸縮小為闊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稍偏斜。葉脈下面明顯,上面僅可見,棕褐色,極斜向上,多回二叉分枝,小脈纖細,幾達葉邊。葉近革質(zhì),干后暗褐色,無毛。孢子囊群著生于末回小羽片上部近邊緣處,每粗齒上通常有1枚;囊群蓋杯形,長約1毫米,長寬幾相等或長稍過于寬,先端截形,不達葉邊,其頂部葉緣兩側(cè)各有1個突出的小鈍角,棕褐色,膜質(zhì)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