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華北、華東、華中、西南、陜西等地
分布于東非、印度、巴基斯坦至中國東部沿岸,從喜馬拉雅及中國北部至亞洲東南部以及馬來西亞與蘇丹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。稈較堅(jiān)硬,直立或傾斜,高40-60厘米,常分枝,具多節(jié);節(jié)著地易生根,節(jié)上無毛或生短毛。葉鞘短于節(jié)間,無毛或疏生疣基毛;葉舌膜質(zhì),長0.5-1毫米,被纖毛;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2-7厘米,寬5-15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抱莖,無毛或兩邊生短毛,乃至具疣基短毛,邊緣通常具疣基毛。總狀花序長2-7厘米, 2至數(shù)枚呈指狀排列于枝頂,稀可單性;總狀花序軸節(jié)間長為小穗的1/3-2/3,密被白毛纖毛。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,長6-7毫米,質(zhì)較硬,背腹壓扁;第一穎長約6毫米硬草質(zhì),先端尖,兩側(cè)呈龍骨狀,具2行篦齒狀疣基鉤毛,具不明顯7-9脈,脈上及脈間具小硬刺毛,尤以頂端為多;第二穎與第一穎等長,舟形,質(zhì)地??;第一外稃長圓形,長2-2.5毫米,透明膜質(zhì);第二外稃長3-4毫米,透明膜質(zhì),背面近基部處生一膝曲的芒;芒長12-14毫米,基部扭轉(zhuǎn);雄蕊3,花藥黃色,長2.5-3毫米。有柄小穗披針形,長4.5-5.5毫米;第一穎草質(zhì),具6-7脈,先端尖,邊緣包著第二穎;第二穎質(zhì)較薄,與第一穎等長,具3脈,邊緣近膜質(zhì)而內(nèi)折成脊;第一外稃與第二外稃均透明膜質(zhì),近等長,長約為小穗的3/5,無芒;雄蕊3,花藥長2-2.5毫米。
染色體2n=16(Mehra & Kalia,1975),36 (Mehra,1965;Tateoka,1965)。
花果期7-10月
生長習(xí)性:
多生于山坡、曠野及溝邊陰濕處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