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遼寧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
國外分布:中南半島、南亞、太平洋諸島及朝鮮、日本
形態(tài)特征: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20~100厘米,被緊貼稍長的毛,毛略粗糙。單葉,線形或披針形, 野百合
葉片大小變化很大,長2.5~8厘米,闊0.5~1厘米,兩端狹尖,先端通常有束狀毛,上面略被毛或幾無毛,下面披絲光質(zhì)毛;幾無葉柄;托葉極細小,剛毛狀??偁罨ㄐ?,頂生或腋生,有花2~20朵,花朵密集一起。苞片及小苞片極相似,線形;小苞片著生于花梗上部,均被略粗糙的長毛;花梗極短,結(jié)果時下垂:花萼長10~15毫米,密被棕黃色長毛,萼齒先端尖;花冠蝶形,紫藍色或淡藍色,約與花萼等長,旗瓣圓形,翼瓣較旗瓣短,倒卵狀矩圓形,龍骨瓣與翼瓣等長,內(nèi)彎,具喙;雄蕊10,單體,花藥2型;子房無柄,花柱細長。莢果無毛,長圓形,約與花萼等長;種子10~15顆?;ㄆ?月。生長形態(tài):亞灌木狀草本,高約1公尺;莖、枝被伏貼柔毛。
【葉的形態(tài)】:三出復(fù)葉,頂小葉最大,兩側(cè)小葉較小,頂端鈍或微缺。
【花的形態(tài)】:總狀花序,有花1~20朵;蝶型花冠;花冠黃色,旗瓣上有紫紅色條紋。
【果實】:莢果圓柱狀,幼時被毛,熟時下垂,開裂後扭曲;成串生于植株頂端,成熟時逐漸由綠轉(zhuǎn)成黑褐色,搖動會卡卡作響,內(nèi)有種子20~30粒。
【花果期】:幾乎全年開花,5~7月為盛花期。
生長習(xí)性:
野百合主要生長于山脊中下部坡度較大的草叢。低矮灌木叢及石縫中,生長較分散。
土壤是由落葉沉積腐爛形成的腐殖質(zhì)土,但很薄。由于重慶降雨多或有山泉,野百合在較薄的土層中依然可以得到充足的水分。由于土壤薄,雜草與灌木生長不高大,野百合可以生長2.5m,所以在爭奪陽光中百合占優(yōu)勢。野百合的莖生根特別發(fā)達,1株百合可以擴展1平方米有余,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地固定。
繁殖培育:
1.生長習(xí)性:喜溫暖、濕潤環(huán)境。不耐干旱,怕炎熱,怕澇。宜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的砂質(zhì)土壤。忌連作。
2.整地與施肥:選地勢高,排水好、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機質(zhì)的砂土地精耕細作,結(jié)合整地,施足基肥。每畝施土雜肥5000kg,尿素20kg,磷肥鉀肥50kg。然后做成高畦,等待播種。
3.播種:野百合用小鱗莖繁殖。播種期以秋播為好,也就是9月份前后。播種前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, 野百合
再將野百合小鱗莖栽植溝內(nèi),覆土澆水保墑,以利成活,行株距20cm×15cm。每畝播種量150kg左右。
4.田間管理:野百合播種后于第二年的春季出苗。齊苗后,應(yīng)注意中耕除草。陰雨天氣注意排水,干旱天氣及時澆水?;ɡ倨趹?yīng)追肥一次,每畝追施尿素10kg,磷酸二氫鉀10kg。為防止養(yǎng)分消耗,應(yīng)在花蕾期及時剪除花蕾。
5.病蟲害防治:葉斑病可于發(fā)病前用1:1:100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錳鋅防治。病毒病用乙磷鋁防治。害蟲主要為蚜蟲,用甲胺磷防治;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防治。
6.收獲與加工:野百合于播種后第二年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后采收。將挖出的地下鱗莖去掉泥土,進行大小分級。大的供藥用,小的作種用。加工時,將鱗莖剝離成片,放入沸水中煮5~10分鐘,撈出攤于席上曬干即可。以肉厚、色白、質(zhì)堅、半透明者為佳品。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